在腕表界有着这样的一个品牌他从不从众坚持自己的固有风格,赢得广大腕表爱好者以及收藏者的一致认可,坊间有关这个品牌的说法太多比如,“一劳永逸”“最懂表的人和最不懂表的人都值得购买”“如果一生只买一块表就买他”,这个备受赞誉的品牌就是劳力士!
劳力士以其精湛的做工以及坚固的品质以及精准的走时而著称,那这些精湛的腕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对于消费者以及众多腕表媒体人来说都是非常神秘的,据我所知参观过劳力士表厂的中国媒体人至今为止尚未超过10人。在2015年劳力士北京东方广场客服中心整体搬迁至财富中心,装修完成之后首次邀请11位中国媒体人参观,这也是劳力士客户服务中心第一次对媒体开放,由于是首次对媒体开放对于劳力士客服中心有着各种疑惑,通过一个上午的时间让我对劳力士客服中心以及劳力士品牌有了全面的认识,接下来跟我一起了解全新的劳力士客服中心。
劳力士在中国的客服中心共有四家,分别是香港、上海、广州、北京。由于原北京东方广场客服中心已经不能够满足品牌发展需要,所以在今年劳力士客服中心整体搬迁至北京朝阳区的世纪财富中心,新办公地点更加环保、流程更加标准化。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世纪财富中心一号楼3层
前面提到过劳力士位于中国有四家客服中心,而北京的这一家主要面向北方客户以及西北地区客户,当然其他区域客户的腕表也是可以拿到这里维修保养的,劳力士秉承全球统一服务标准。值得一提的是经销商的售后服务也是在这里,但他们有一个单独的接待通道。
培训室
劳力士工作人员对每一枚送修的腕表进行检测,当检测出您的腕表为假表之后工作人员为了避免场面尴尬会把当事人单独请到一间会议室,委婉的说明情况。
1、 在三楼接待中心领取号码牌
2、 工作人员拿到表之后进行检测评估
3、 检测评估之后把维修报价写好装进一个绿色袋子中,返回到三楼接待处由客人自己决定是否进行维修。
备注:
劳力士特意对客服中心进行了装修改造,劳力士拥有一条由三楼直达五楼专门用于运送腕表的传送带工作人员在三楼接到腕表后进行处理放到传送带上,然后由传送带直接运送到五楼的维修处。
三楼的接待处是挨着的,五楼的维修是在一起的用不同颜色的包装袋来区分品牌,绿色为顾客送修劳力士产品,红色为顾客送修帝舵产品,黄色为经销商送修的劳力士产品,白色为经销商送修的帝舵产品。
1、 拆解,接待人员接到表之后把表送到五楼维修处先进行拆解,把表链与表款拆开打开后盖
2、 清洁,拆解之后用特殊的清洁剂为这些零部件进行清洗,然后风干。并赋予每一个零部件唯一编号保证不会与其他腕表混淆
3、 维修,工作人员进行检查更换所需零部件,所有零部件均为瑞士原厂生产保证品质。
4、 组装,并增加润滑油保证动力的输出。
5、 走时校对,劳力士采用专门的仪器每天的同一个时间点进行拍照,然后记录指针角度然后第二天再次进行拍照校对,来判断走时的准确性。
6、 外观抛光,劳力士钢款腕表均采用级别最高的904L奥氏体不锈钢,其强度均高于我们常见的316L、304等型号,劳力士钢款腕表均能保证至少23次的打磨翻新。
7、 更换密封零件,工作人员在进行组装时为更换全新的密封胶圈,用专用的仪器把胶圈与表壳压制在一起。
8、 防水测试,表款经过维修组装之后进行防水测试,这一步骤分别用真空测试、压缩测试、冷凝测试三个部分进行测试来保证测试的精准严谨。
9、 质检,最后维修人员会按照新表出厂前的检测标准对腕表进行一次全方面的检测,包括动力储备、外观、走时几个重要的部分。
10、 两年服务保证,在完成维修后只要您的腕表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出现问题,可以获得劳力士的再次免费服务,当然如果您有磕碰磨损,或者更换过非官方零部件以及在非劳力士认可的维修点维修造成的问题是不予保修的。
并不是这样的,轻微的划痕可以通过客服中心进行维修保养,如果划痕严重的话客服中心在不更换配件的情况下也是不能打磨一新的,是否进行打磨要根据客户需求。
当实际维修过程中发现要更换的零部件所产生的费用高于当时给客人的报价,那么这部分费用由劳力士来承担,当然这种情况是极少的。
五楼的工作区域用两个不同的颜色分别为白色和绿色,白色区域通过压力排出区域内的灰尘保证白色区域零污染,白色区域拥有机芯精密零部件组装。绿色区域则用来外观清洗、打磨、抛光等工作。
劳力士客服中心的维修技师大部分来自于专业的制表师学校或者有着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在来到劳力士客服中心之后还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合格之后才可以上岗。值得一提的是无论维修技师来自哪里,必须要对劳力士品牌有挚爱和细心负责的工作精神。
总结:参观完劳力士北京客服中心给我的感觉是震撼的!说是客服中心其实个人觉得它更像是一个小型的表厂一般,每个部分的衔接以及对高标准的严苛程度成就了劳力士不朽的传奇。关于劳力士我们可以赞美它的性能、精准、易读性、耐用性和可靠性,但是这并不是他的全部更多的精彩值得你我去探索!
中国已成为瑞士手表出口的第一大客户。2014年至2020年,机械手表进口额由87.31亿元增长至182.19亿元,7年累计增长约108.67%。高端腕表在中国已悄然走红,到底哪个品牌最值得买?萧邦被“冷落”,百年灵上升最快据界面数据统计,从瑞士名表品牌销售额来看,劳力士、卡地亚和欧米茄始终保持前三名。
澳门与香港都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两地都是亚洲奢侈品购物的热门地点。对于奢侈品价格来说,澳门的价格会比香港便宜一些。这主要是因为澳门的税收较低,加上人民币升值,澳门的奢侈品价格更具优势。但是,香港的奢侈品店更加集中,货品种类更多,购物环境更加优美。所以,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选择购买地点。
劳力士的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归功于它的表圈的,劳力士的表圈也可以说是千变万化:陶瓷的,渐变的,狗牙的,有凹槽的……很多劳力士的经典表圈设计都被众表友冠以爱称,相信“彩虹圈”这三个字,大家都不陌生。那么在编号中的数字,代表什么样的“圈”呢?在编号中的倒数第二个数字代表的就是劳力士的表圈种类。数字从0到6,代表不同的表圈;而且和系列款式不同,表圈只由一个数字表示,具体如下:
前不久给大家推送了一篇关于劳力士保罗纽曼迪通拿的文章(《被推上“神坛”的保罗纽曼迪通拿,曾经竟是滞销货》)。有位表友的留言很有意思:不喜欢 劳力士不带金的一律没兴趣。看来真的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有人觉得金劳俗气,有人则是无金不劳。今天我们简单为大家盘点几款爆款“大金劳”。之所以把“大金劳”加了引号,是因为我们平时常说的大金劳多为全金的,而这里的“大金劳”则是像那位留言的表友所说的“带金的劳力士”,因此包括间金款。毕竟全金的劳力士往往价格都不便宜,而间金的劳力士则是更多人能负担得起的。其中最
这看似是鸡头和凤尾的抉择,在普通人里,这只不过是买“低配百达翡丽”还是“高配劳力士”的简单问题而已。但只要你品,你细品,你会发现问题其实没那么简单~但是,当你是追求高性价比的话,那选择劳力士也其实不为过。“一劳永逸”总得听过了吧!说百达翡丽是艺术品,那劳力士就是实用品,在精准度和耐用性上可以说是世界闻名,每年通过瑞士天文台认证的所有品牌的腕表总量中有几乎一半都是劳力士的产品。
“今年干了俩事,加钱提卡宴,加钱买PP,都忘了初心。”Captain说戴了几年的劳力士,想消费升级,自己最初的买表预算是10万,结果一路看表一路不够满意,最后眼睁睁看着自己已经瞄向了20多万的表,“老婆说既然都这个价格了,去看百达翡丽吧。本来我还想着找代购省点是点,但一看到兔姐写的国内买奢侈品,油门一踩就去了前门,拿下一块5146一块7200。”
多士,一般指吐司(法式面包),是英文toast的音译,粤语叫多士,实际上就是烤制的长方形面包。沙律就是沙拉,香港人对Salad的音译。沙律招牌蛋沙律多士,就是把面包片在烤面包机烤香后,加入鸡蛋番茄沙拉,切成三角形的三明治。外面的面包片酥脆、里面的沙拉清爽好吃。丰腴的蛋黄香味加上舌尖上沙沙的口感,咀嚼中夹杂着嫩滑的蛋白粒,配上火腿番茄和生菜,超赞!
某宝的水特别深我是大吴哥,二、价格,三、店铺等级要知道代购的拿货源头都是国外很多店主是人肉飞怎么可能一次性搬回这么多东西店里贷品齐全到要死到不到就有上千件存货是闹哪样因为代购的货物不多很多地方产品有限购而且还捆绑售卖相应的店铺等级也就比较难上涨了而且人肉带机票酒店吃饭都是成本价格肯定是会比一般的假货店铺贵啦
目前三款钢壳劳力士格林尼治II的公价如下,要注意的是,钢壳的格林尼治II每款型号都有五珠链与三板链两种设计,前者的公价会比后者稍高一些。纯就金额来看,三款表的人气半年来出现一些变化,其中原本行情较好的126720VTNR-0002在10月时就已被126710BLRO-0001迎头赶上,到了11月后这种状况依旧延续,而且前者行情半年来差很大,让人有一种断崖式下滑的感觉,半年内二级市场价格缩水26.8%,相较之下百事圈的价格虽然也有下滑,不过降幅就显得轻微许多,综观百事圈近三个月内的行情都变化不大,非常平稳。
香港Goyard专卖店在半岛酒店的一楼 全世界最便宜的Goyard不在日本,不在欧洲,不在美国,而是在……香港!!!!!!今年最常用的包包绝对是Goyard莫属,轻便实用,出门必备!后来去香港,特地趁着10点营业就进店挑选,所有颜色全部可选,简直不要太兴奋,定了黑色~(内附一个小包,可以装一些卡片,现金什么的)
要注意调节劳力士手表的时候,如果是螺旋式表盘的腕表,最好不要硬拉上面的柄头部分,应先逆时针打开表冠,将其时间调整好后再将表冠推入里面去。在调节劳力士时间的时候,可先将拉头推入最外面的档位,旋转拉头秒针对准12的位置上,再将时针和秒针走到12的位置后再调整相应的时间,调整日期时,可将拉头推倒中间的档位,再逆时针旋转调整。
港校综合排名强,一个是学校平台+师资(聘任制,给的薪资待遇非常高),另一个其实就是学生就业竞争力,这两项得分和指数高,在QS和THE榜单就比较占优势。我自己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的硕士,虽然学习+生活时间不像本科生那么久,但还是有很多关于在香港读书的体验想分享给大家。关于在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方向上的特点,港校和新加坡高校非常相似,都是学校平台非常强、学术科研偏应用型、然后学校生源质量普遍较高,这就导致港新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都非常强,相应的内卷现象也比欧美圈留学生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