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天不怕地不怕,最怕香港人讲普通话”。蹩脚的发音,费力的吐字,一度使得“渣渣辉”、“古田螺”成为国内网络上最好笑的梗。同时,也有内地游客指责部分香港服务业人员的声音存在,说他们不讲普通话,难于沟通,导致旅游体验差。那么到底香港人在生活中讲不讲普通话,又有多少香港人能讲普通话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九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使用英文,英文也是正式语言”。由此可见,中文和英文是香港的法定语言。但是请注意,这里并没有指定中文是哪一种口语。对香港来说,不管是普通话、粤语、吴语还是闽南语,都属于中文范畴。
基于普通话的通用性和影响力,港府在香港推行“两文三语”的政策,即中文和英文,粤语、英语和普通话。从铺天盖地的香港歌曲、电影电视剧不难看出粤语在香港的地位。截止2016年,香港5岁及以上人口能讲粤语的比例高达94.6%,惯用的比例也达到88.9%,而能讲普通话的比例只有48.6%,甚至低于53.2%能讲英语的比例,以普通话为惯用语的比例仅有可怜的1.9%,英语还有4.3%呢。这组数据告诉我们,九成香港人以粤语为生活,有一半的人压根就不会说普通话!换句话说,如果你使用普通话在香港街头问路,虽然对方能听懂,但两个人里就有一个答不上来,他再着急也不会说。
另外,因为香港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外国裔居民也占有不小的比例,约为总人口的8%,大部分是菲律宾人和印尼人,他们在香港做什么工作看TVB电视剧的应该都知道,客观上影响了香港的普通话使用比例,毕竟要让这些人掌握普通话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香港长期使用粤语作为惯用语言,使得粤语的影响力大大提高。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词语都来源于粤语白话文,比如有咩事(有什么事)、搞掂(办妥)、靓仔(帅哥)等等,还有最近很火的一个词,甴曱(蟑螂)……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天不怕地不怕,最怕香港人讲普通话”。蹩脚的发音,费力的吐字,一度使得“渣渣辉”、“古田螺”成为国内网络上最好笑的梗。同时,也有内地游客指责部分香港服务业人员的声音存在,说他们不讲普通话,难于沟通,导致旅游体验差。那么到底香港人在生活中讲不讲普通话,又有多少香港人能讲普通话呢?基于普通话的通用性和影响力,港府在香港推行“两文三语”的政策,即中文和英文,粤语、英语和普通话。从铺天盖地的香港歌曲、电影电视剧不难看出粤语在香港的地位。截止2016年,香港5岁及以上人口能讲粤语的比例高达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