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共分四步:a.知诗人,解题意,b.释词语,明诗意,c.想意境,悟诗情,d.拓展阅读。)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四步学诗法来学习《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学习生字“咏”、“柳”。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步。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诗意。
2.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a.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意思是装饰,打扮。
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b.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这句话的意思是: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第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摇摆。
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2.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还能剪出什么?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3.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四)横纵观,拓视野:
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并说说理由。
出示古诗: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a.交流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碧 妆 绿 丝 剪
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王+白+石”是“碧”,“纟+录”是“绿”,“前+刀”是“剪”,“纟+纟”是“丝”。
换一换:“将”去掉右边部分,换成“女”,就是“妆”。
b.指导书写。
1.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六)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咏柳》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柳树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非常高兴与大家相聚在这里,准备微课的过程,也是回顾心理学习过程,更加深刻认识到心理和生活密不可分。之所以选择谈焦虑这个事儿,一是焦虑作为负性情绪代表,人人都有,具有可理解性,二是焦虑符合倒u型曲线,有好有坏,有破坏性也有建设性,具有可应对性。分作三部分分享:认识焦虑,接受焦虑,应对焦虑。一、认识焦虑。
教学目标:#教师资格证考试#学会5个生字。通过反复朗读,能够背诵古诗,理解诗句感受诗句的优美。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教学方法:朗读法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二、新课教授教师范读古诗,理解诗题及重点词语分小组自由读诗,教师巡回指导正音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思考诗意
执教者:唐兰 谭琦琪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小学教学年级:二年级【议题及分析】古诗中的色彩美“古诗中的色彩美”这一议题是结合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课文《绝句》以及该单元语文要素--“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生发的。二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有意注意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此议题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想象力,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文末扩展链接可免费下载到手机。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认生字。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21教育网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