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随着旅游和社交活动逐渐步入正轨,全球奢侈品市场正稳步复苏,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预计至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以11%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增至4447亿美元。而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主要驱动力有望超越欧美,成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将达8160亿人民币,届时将占据约25%的全球奢侈品市场份额,美国和欧洲份额则分别降至22%和23%。
高净值人群仍是主力
面对动辄过万的皮具鞋服,你会心动吗?哪些人是奢侈品的主力消费人群?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消费市场行业主管合伙人叶旻表示,“根据普华永道2023全球消费者洞察调研,高净值人群(即个人财富大于100万美元的群体)仍为奢侈品消费主力,而通过多元的产品选择及dtc(即直面消费者)转型将为奢侈品牌拓展更广泛的客群并提升消费者触达与购物体验,全球奢侈品市场将更具包容性。”
报告显示,高净值人群拥有着约占全球46%的财富,受经济波动影响小,结构不断提升,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预计到2025年,高净值人群中的奢侈品目标客群消费金额将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40%左右。而由于经济影响和个人收入下降,2020年大众奢侈品消费群体总消费额同比下降了47%。
消费人群结构出现新变化的同时,奢侈品市场发展还有两大趋势: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奢侈品品牌越来越意识到要尽力避免价值链环节中引发质疑的商业行为和重大风险,比如积极强化采购、生产、运营、使用和回收等价值链全环节的可持续和可溯源。此外,通过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价值链闭环也激励二手、回收、租赁和共享奢侈品市场的高潜发展,报告预计全球二手奢侈品市场2021到2027年年均复合增速将达近13%。


90后贡献了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近半份额
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的中国消费品市场有哪些特点?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esg可持续战略与运营主管合伙人钟晓扬表示,“从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趋势来看,高净值人群和90后正在引领发展,他们追求尊享性、多元化、新奇感和个性化,青睐中国文化和国潮,对于销售新渠道、创新可持续的消费体验有更高的期望。”

报告显示,高净值人群也是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主力人群。他们更偏好投资重奢品类,注重保值、增值以及稀缺性、独享性和神秘感。例如高定成衣,腕表珠宝。
而中国奢侈品市场另一个增长极是90后年轻群体。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90后贡献了46%的个人消费品市场规模,作为轻奢爱好者,他们更注重社交属性,个性化,不断改变以及自我奖励,他们大胆前卫,极度新奇,是流量竞争的焦点。在品类上,服饰和鞋类是渗透率最高的两大品类,95后男性消费者尤为明显。

面对中国消费者,奢侈品牌重视中国市场,将融入重要节日和传统文化作为独特的竞争策略,吸引中国消费者眼球,争得一席之地。比如围绕中国重要节日,首发新品及限量款,打造概念店、快闪店与消费者深度互动。2022年七夕,多个奢侈品牌在天猫奢品推出800余款七夕限定新品,积极参与中国节日的营销活动。此外,奢侈品牌还推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制化或本地化产品,加速赢得市场份额。
去香港奢侈品还划算吗?
免税渠道为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众多国际奢侈品牌加速扩张。其中,离岛免税是最主要的免税渠道,占据95%的市场规模,2023至2026年年均复合增速将达32.8%。海南离岛免税由于出色的业绩表现、税收优惠和商业机遇,对奢侈品牌在中国布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数据显示,2021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达495亿人民币,占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约13%。这主要得益于海南免税税种多、购物限制低,相比其他渠道更具税收优势。奢侈品企业需要做好准备迎接海南自贸港的新机遇,提前制定战略规划和布局策略,抢占先机。
由于社会经济波动和防疫管控,近三年香港入境游客数量骤减,但本土消费挽回了部分零售额。随着近期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香港奢侈品消费将逐渐升温。
报告显示,香港与内地商品价差在逐渐缩小(受汇率波动影响),当前平均价差在15%左右,而历史差价则高达30%-40%,而一旦2025年海南市场完全免税,香港的价格优势将进一步受到威胁。
自2020年以来,各大品牌都重新审视了它们的门店足迹,几乎所有品牌都缩减了在香港经营的门店数量,相比之下,品牌继续在中国内地投资,近年来,新品牌只在中国内地设立,而没有在香港设立。例如2020年prada关闭香港最大旗舰店;2021年,lv关闭了位于铜锣湾时代广场的精品店;从2020年到2022年,周大福关闭了15%的香港门店,但在中国内地的门店数量几乎翻了一番,新增了3100个销售点
此外,香港的电子商务普及率虽然在过去数年有所上升,但总体上仍明显低于中国内地。在香港,奢侈品零售电子商务的规模仍然很小。
报告认为,未来应通过改变经营方式和重点,如将香港定位为区域高端奢侈品零售中心、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制定北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等,提供与中国内地的差异化服务,香港奢侈品市场有望反弹。
无论是中国内地或是香港市场,端到端供应链管控成为奢侈品牌成功的必争之地。作为仓储物流网络规划布局的战略选择,大湾区的成本效益和灵活性有助于平衡亚太区和中国市场奢侈品发展的需求。奢侈品牌在香港、大湾区、海南设立配送中心,将为配送时效、成本节降和业务协同带来不同成效,形成集群效应。

继上周的小众宝藏店上海篇推出后,二奢之家又马不停蹄的为大家带来了北京篇~王法拉的摊儿是一家被各种古董首饰包围的小店,主要出售欧美中古珠宝、手表等奢侈品以及设计师饰品。名字起得简单,是因为店主王法拉觉得这个词很亲切,给人一种触得到、摸得着的感觉。小众宝藏二奢店北京篇就到这里啦~下一篇会是哪里呢,记得来看哦~
香港goyard价格便宜吗 goyard王菲同款是哪个尺寸 说起goyard包在国内的大火,王菲的功劳是很多的哈,这个夏天国内掀起了人手一只狗牙Tote/小包袋,既然这个牌子的包包这么火,市面上当然少不了假货的存在,那么如何去辨别goyard包真假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吧。goyard包真假对比 第一点:看goyard包身字母印刷logo。每个狗牙包上都会有这种涂鸦式logo,这个logo并不是正常的字体。仔细放大看,真正的狗牙包涂鸦式字体上面有很多小气泡形成的小黑点,仿造品是不具备这些点的。如果你的狗
旅行购物,是许多人出行的目的之一。在旅行途中,能免税购买到自己心仪的物品,当然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但怎么选择目的地也是件让人头痛的事。抛开境外的不说,就说香港和海南的免税购物吧,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各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香港dfs免税店香港dfs免税店首先,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同样一款钻戒,在全球各个专柜的售价都是不尽相同的,价格受到国际税费、奢侈品关税、当地物价、商场活动等条件制约,但线上购买珠宝的价格却很透明、统一。省去了店面租金、导购薪水、品牌附加费用等开销,网购珠宝可以享受比专柜便宜六成的价格。正规、成熟互联网珠宝电商在售卖货品时,会把宝石的证书、重量、颜色、实拍图片等信息详细的展示,消费者网购珠宝一定要认准正规国际证书。
coach在轻奢包包中算是大咖级别的存在了,不过仿品也是多到数不胜数!今天就带大家来看一下coach最基础的通用鉴定点:1. 故事皮牌:正品压印感不会很强,字母略呈正方形,而仿品字体压印的痕迹很深,字体偏细长;皮牌油边匀称,走线规整,而皮牌走线粗糙不整齐。2. 拉链:正品拉链五金呈哑光质感,logo刻字间距均匀,而仿品拉链五金偏白发亮,反光感明显;
法国总统即将来华,经贸合作将成为很重要的议题。法国作为老牌发达经济体,也是国际著名品牌的聚集地,尤其是奢侈品和美妆时尚行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作为欧洲大陆最大的国家,也是时尚的发源地,法国品牌能够风靡全球,得益于奢侈品文化以及创新设计和制作,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全球化。今年,全球已经放开,经贸商务活动和跨国旅游恢复的很快,虽然和大家的预期还有不小的差距,但由于通货膨胀以及货币超发,加大购买奢侈品已经成为高净值人群重要的消费甚至是投资方式之一。
自2004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深圳、拱北、广州、上海、厦门等全国各港口已进口享受税收优惠的货物,全部来自香港,进口价值约1893万港元,主要包括药品、服装、色素、香料等。其中,通过广州海关进口的货物价值约为570万港元,占全国的30%。我打算12月去香港。同事让我给他们买化妆品。数了六套,还得自己买。买这么多套能过海关吗?我也想买个单反。不知道该不该申报。
1,龙城大药房在尖沙咀,离海港城很近(海港城是香港最大的商城),那个大药房很多东西便宜到我怀疑人生,店面不大,但是挤满了人,很多代购会拿着行李箱房门口买完收进行李箱走人。还有那里只收港币现金。服务态度极差。主要卖药,护肤品,面膜。首先买化妆品护肤品,按便宜的次序是:龙城大药房(只有一家在尖沙咀,很多假冒的,不要去错),然后是卓悦,然后是卡莱美,莎莎,再然后是屈臣氏和万宁,最后是专柜。
广州奢奢汇专业回收。不要浪费时间,大家都这么忙。如果你家里有些闲置的包包、手表、奢侈品带腻了,又或者放在家里铺满灰尘又占地方,想找个地方卖又怕被票,我有好推荐。我来到天河壬丰大厦的奢奢汇奢侈品专业回收。这里专业高价回收,售卖各种奢侈品包包、名标、黄金等各类贵重物品,高档酒水、礼品都可以回收。另外还有专业团队线上估价,免费上门现场结算。
劳力士国行和港行在价格和售后服务方面存在区别。首先是价格方面,在相同型号的情况下,由于港币和人民币的汇率不同,港行相同型号的劳力士通常会比国行价格更加优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港行购买的劳力士可能需要缴纳一些税费,例如关税和增值税等,这些费用将会增加购买成本。此外,跨境购物还存在汇率风险和信用卡手续费等成本,需要考虑清楚。
港校综合排名强,一个是学校平台+师资(聘任制,给的薪资待遇非常高),另一个其实就是学生就业竞争力,这两项得分和指数高,在QS和THE榜单就比较占优势。我自己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的硕士,虽然学习+生活时间不像本科生那么久,但还是有很多关于在香港读书的体验想分享给大家。关于在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方向上的特点,港校和新加坡高校非常相似,都是学校平台非常强、学术科研偏应用型、然后学校生源质量普遍较高,这就导致港新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都非常强,相应的内卷现象也比欧美圈留学生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