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聊了《孽债》里的潮流女装(《孽债》版夏日女装穿搭指南)。
今天,我们再通过这部“神剧”来看看上世纪90年代上海男装的潮流风向标。
剧中,男性人物的服装和其各自的职业、性格一一呼应。
沈若尘身为杂志编辑,总是一副黑框方镜,胸前配有两个大口袋的素色衬衫↓
而云南知青朋友来上海探亲时,同为知识分子的两人,几乎穿了同款↓
吴观潮,合资企业经理,坐拥面对东方明珠的独立办公室。
哪怕在别人打赤膊的天气里,也永远是长袖衬衫,打领带,着全套西装↓
俞乐吟的老公马超俊,一个混社会的暴发户。
他的着装风格,可以和1995年《文汇报》上《穿衣氛围》里描述的一类完美契合:
“着价位在四位数以上的名牌西装,但不结领带,手戴三枚以上方戒,走出豪华餐厅时不时剔牙,‘土方老板’是也。”
另有配饰链子、摩托车、大哥大、大背头配合,马哥的江湖气息扑面而来。
不过,今天主要想讲的是通刷《孽债》后,我们从剧中更多男性衣着里,总结出了90年代上海男装出镜率最高的三大单品。
这位路人完美结合了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三大男装单品
单品一:西短
《孽债》男装给人最直接的印象是,下装短裤比例很高。
开头一幕,几个云南知青子女刚到上海,找路人小哥问路。
路人小哥穿着一件横条纹t恤,棕色西短,搭配黑色中筒袜和皮鞋↓
这身穿搭炸出了一波弹幕:
“这大哥西短袜子好潮啊”,“短裤长袜,这装扮好有年代感”,“皮鞋配丝袜,我老爸也老那样穿”。
沈若尘所在编辑部门口的一个镜头,四个路人里,三个短裤+中筒袜的小哥↓
虽然现在潮人们也会这么搭,但没90年代初期的短裤这么短,这么紧↓
镜头里90年代初期的西短,大致在大腿中部偏上的位置,款式偏向紧身,往往搭配中筒袜,再加皮鞋或者凉鞋。
为什么30年前上海街头那么多穿短裤的男性?理由就一个字,热。
从80年代初开始,男人们穿起了“西短”,并且有相对固定的搭配路数。
1987年6月的《新民晚报》刊登《西装短裤的配套美》一文,对此做了概括:
“着西式短裤配套的有两点。一是皮带装饰,另外就是长筒袜子。皮带宜选深色调的光牛皮装饰搭扣型的,一般不宜用细窄型。袜子讲究深色调的,如藏青色、棕褐色、绛紫红。浅色未免给人以头重脚轻的感觉。”
到了90年代初期,上海的“西短”开始变长了。
1992年《新民晚报》关于西短的报道所搭配的图片
1992年的《新民晚报》提到:
“几年前曾经很流行的又短又紧身的西短,正在逐渐被又长又宽松的西短所取代。”
剧中卢家伯伯和儿子出门找思凡的时候,穿着的西短已经到了膝盖上↓
可以说,《孽债》拍摄的时间,属于“西短”的流行末尾。
宽松的西短没流行多久,随着空调的普及,上海男士们的夏装逐渐被长裤取代。
1997年的《解放日报》里《处处有空调,“西短”不行时》中,记者在南京路做了一番观察,“发现在百人中只有十余人穿着西短”。
“那些买长裤的男士说,过去穿西短是图个凉快,如今写字楼里的工作条件好多了,大多有空调设备……除此之外谈业务、谈生意的场合都选择在饭店、宾馆和酒吧里进行,不说这些地方皆有空调,而且穿西短也显得不合时宜。”
率先坐进写字楼的吴观潮夏天一直穿长裤
到了2000年,记者再次在南京路观察了半个多小时发现:
“几乎没有什么男性穿着西装短裤出来逛街,除偶有一、二个穿沙滩裤外,差不多都身着长裤。”
单品二:锦纶丝袜
要和这身紧身西短搭配,中筒锦纶丝男袜少不了。
剧中俞乐吟的丈夫马超俊有一幕从餐厅里出来,跨上摩托车,露出了一截锦纶丝男袜,也称“卡丝袜”↓
锦纶丝袜很早就有,但80年代的趋势,是长度变长。
1984年7月的《解放日报》提到:
“近年来由于服装的不断翻新,袜子与服装的配套是当年值得注意的倾向,流行款式已从短袜转向中统、长统。如夏天男青年着西装短裤,女青年穿裙子,都喜欢配套中统锦纶丝袜。”
1984年7月4日《解放日报》上关于袜子流行趋势的报道
女式以透明、白色、玉色、棕色为流行,男式以咖啡色、紫绛色为好销。
锦纶丝袜在80年代的流行和皮鞋的普及有关。
“在衣着不讲究的年月里,夏天男女清一色的塑料凉拖,确实无需锦纶丝袜裹足。但是近几年来,人们穿着入时起来,‘乌龟壳’似的塑料凉鞋已被千姿百态的皮鞋取代,与之配套的锦纶丝袜的供应量也就急剧增加……据有关部门预计,由于消费习惯的改变,每年锦纶丝袜的需求量要上升50%,男袜上升幅度就更大。”
——1987年6月的《解放日报》提及了这种变化。
不过化纤材质的丝袜,到了80年代末出现了竞争对手——运动袜。
1988年《新民晚报》的记者对此颇为看不懂,称其为“小青年大热天穿厚厚的棉尼运动袜的怪现象”。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鞋子的关系。
“白色棉尼运动袜十分抢手与今夏流行运动鞋旅游鞋有关”,由于透气性更佳,不易有脚臭,“在十几岁至三四十岁的男士中风行极速”。
1988年8月29日《新民晚报》上关于“卡丝袜”落伍的报道
《孽债》中,俞乐吟的儿子盛天华几次穿着高帮帆布鞋,都搭配了白色运动袜↓
而后随着休闲运动鞋的全面流行,锦纶丝袜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现在要在街上买一双锦纶丝袜,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某宝上这种纯化纤材质的袜子,会加上“老式”两个字↓
街上还在穿着这种“时代遗珠”丝袜的,也多是老年人。
前些天在马路上偶遇一位穿锦纶袜的老伯伯
单品三:polo衫
《孽债》中男性夏天上装出现比例最高的是polo衫。素色较少,条纹和印花居多。并且这是一个横跨了中青年的单品。
剧中少年安永辉找中年“几根法”屈显亮同志打架的时候,一个黄色条纹,一个绿色条纹,两相对望↓
而梁曼诚的同事小黑皮,喜欢更为花俏的图案↓
当时,上海人管这种上衣叫“汗衫”,晚一点叫“t恤”,没有polo衫这个说法。
也有称为扣子衫,或者网球衫。
1986年,上海各大报纸都开始讨论起了“t恤”这个新冒出来的词语。
《为什么叫“t恤”》(文汇报1986年7月)对此进行了科普:
“t恤俗称扣子翻领衫,是一种夏令时装。”
“t恤是英文t-shirt的译音,据说‘t’是短袖衫的象形字母……t恤在七十年代风靡于欧美地区,后来流行到香港、东南亚等地区。近年来,t恤在国内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身价越来越高。”
1986年7月15日《文汇报》有文章讨论“t恤”这种叫法
同年10月的《新民晚报》则嘲了一把译法:
“在港风北渐影响下,国内也原封不动地把香港音译‘t恤’搬过来了,使人有莫名其妙质感,不知道国内报纸的体育报纸是否也要效法香港,把踢球称为‘踢波(ball)’”。
——《橘化为枳》一文写道。
这种带有半截纽扣的翻领汗衫,80年代初从广东流行过来。
一开始,上海市面上的“t恤”大多是在完成外销任务后,用余布生产的,就是现在说的“原单”。一个夏天投放几万件,立马被争购一空。
李爽穿的是长袖条纹翻领t恤,腰间别了只拷机。
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卞向阳教授回忆说:“我们那时候买t恤,都是跑到华亭路去买的。”
“那个时候有一堆外贸小店。到外贸小店买呢,相对来讲就比较便宜。大概20-30块,40-50块钱都有的。”
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翻领t恤可谓风头正劲,上海男人的衣橱里总有一件。
杨绍荃给永辉买小了的衣服是件儿童polo衫
《孽债》中作为合资企业经理的吴观潮,总是一身西装、打领带,但在自己私人时间里,也穿上了条纹翻领t恤↓
不同于正经polo衫的全棉材质,当时的翻领t恤一般是化纤材料,或者混纺的,看起来比polo衫更薄、更软。
同时,世界名牌涌现上海滩。
当时的时髦小青年,一定可以细数梦特娇、鳄鱼、花花公子、宾奴、圣罗兰这些品牌,以右胸有个绣花标志或英文字母为荣。
1992年7月3日《新民晚报》,ysl的t恤已经出现在上海的商场里。
只不过,大部分是假的。
1989年夏天,有关部门对上海60多个柜台进行检查,发现假货竟有八成。这些假货卖百元左右一件,但成本仅10余元。
可见,当时为了追逐潮流,上海小青年也没有少交学费。
30年前过去了,锦纶中筒袜被淘汰成“老年单品”;西短以新的材质、剪裁再现潮人身上;而如今已经没有人不知“polo衫”几个字了。
(感谢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卞向阳教授为本文提供学术支持)
参考资料:
1. 老松,《穿衣氛围》,文汇报,1995年12月4日。
2. 周德明、张敏生,《西装短裤的搭配美》,新民晚报,1987年6月13日。
3. 袁星荣,《西裤“变”长》,新民晚报,1992年8月21日。
4. 范冬梅,《处处有空调,“西短”不行时》,解放日报,1997年,9月2日。
5. 黄银龙,《上海男人“不怕热”》,新闻晚报,2000年7月15日。
6. 百川,《袜子花色增多销售逐步上升,流行趋势由短统转向中长统》,解放日报,1984年7月4日。
7. 干谷,《锦纶丝袜之“谜”》,解放日报,1987年6月21日。
8. 小彧,《女穿高弹袜,男穿运动袜》,解放日报,1990年1月31日。
9. 王燮林,《卡丝袜落伍,棉尼袜走俏》,新民晚报,1988年8月29日。
10. 潘金铭,《为什么叫“t恤”》,文汇报,1986年7月15日。
11. 乐斯汉,《橘化为枳》,新民晚报,1986年10月12日。
12. 王燮林,《中老年人也希望穿t恤衫》,新民晚报,1986年8月9日。
13. 王燮林,《今夏进口名牌t恤“假凤虚凰”特别多,“高档衫”令人啼笑皆非》,新民晚报,1989年8月28日。
- end -
写稿子:姜天涯/ 编稿子:韩小妮/
写毛笔:杨 卓/ 二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控油与洁净均表现较好的是妮维雅男士净油精华抗痘洁面炭泥。这款评价产品在电商有着极好的销量。与此同时,它的缺点也非常突出,即肤感非常差,而且比较刺激肌肤。消道长不建议日常使用这款产品。如果非常喜欢,可以在出油较多的夏季偶尔使用。为了帮助男同胞们更好地“告别油腻”,消道长分析了5万余条来自天猫、京东热销的20款男士洁面乳的电商评价,品牌包括欧莱雅、妮维雅、曼秀雷敦、高夫、杰威尔、朗仕、碧欧泉、相宜本草、李医生、DHC等,评选出最适合男性去油、保湿的洁面产品。
一到夏季,男生在穿搭的时候就各种烦恼,相比较于女生来说,确实他们可以选择的单品较少,但会穿的人从来不受现实元素干扰。想要晋升时髦男生,那么在搭配的时候技巧比单品更重要,这“三点”搭配妙招,安排了造型更前卫,穿对轻松摆脱路人感。一、男士穿搭小技巧①服装别太严肃无论是对于正值青年的男士,还是对于已入中年的男士,在穿搭的时候,选择过于严肃的单品都不利于打造时髦感。
伯爵推出一款全金表,采用18k金材质。昨天来了一位小姐姐,她穿着时尚,声称是做直播的,帮家里处理一些闲置物品。她带来了一些黄金,还有一块伯爵的18k金表。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块手表吧。这块手表的表盘直径为14,非常小巧。它的表带采用滚珠形设计,展现出伯爵珠宝的独特气质。你有没有发现,这块手表没有表耳呢?其实它的表耳在背面,只需要按下小圆点就能调整时间了。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前言我已经好久没买包啦!回想前两年对于各类包的热情超高,曾经一年买下50个包回来写文章测评,如今又难耐不住想要买包的激情了!每天背着超重的tumi双肩包走回家的时候后背都湿了,这次我想找一款特别适合夏天使用的通勤包,看看我这次挑选的12款单间斜挎包有没有你中意的款式,而最后我又入手了哪款呢?
它本身自带可调节长度的肩带,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和喜好调节长度,像我背的这款是小号(MCM专业做双肩包所以尺寸很多,small小号我最推荐),女生背不会压个子,男生背也很张扬不羁显年轻。作为当时最潮的装扮元素之一,我买完发现它真的能装耐造,而且非常好搭衣服,这些年陆陆续续入手了很多只,不同的包型都有,但是最常背的还是双肩包。
隶属于深圳齐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91年。2009年齐心在深圳A股成功上市,基于对企业办公移动化、智能化、平台化、社交化发展的趋势判断,齐心秉持“夯实主业、打造平台、布局生态”的发展战略,专注于打造“硬件+软件+服务”的企业办公服务平台,满足企业级客户的一站式办公采购和服务需求。齐心 Comix...
`腕表之家 腕表推荐`不知何时起,表圈中流传着“男戴伯爵,女戴萧邦”这样一句话,从品牌定位来看,伯爵和萧邦的确存在许多共性,在珠宝领域它们同属高奢品牌,腕表只是各自业务的一部分。从产品设计来看,萧邦与伯爵的腕表,均在其中融入众多珠宝元素;伯爵以超薄机芯而闻名,在上世纪60年代推出的9p机芯曾创下同时期最薄机械机芯的记录,时至今日品牌仍以超薄机芯见长,技术加持也是伯爵获以“男戴”的由来。
`腕表之家 腕表推荐` 精钢材质、陶瓷表圈、丝缎压纹铑灰色表盘,这是这枚新款欧米茄(omega)星座系列41毫米表款身上的关键词。今年,欧米茄推出了全新的欧米茄星座系列腕表,此次的新款在外观设计和尺寸以及机芯的处理上,都拥有新的亮点。这枚全新的腕表国内售价为66,800元,我们接着来看看实拍细节。(型号:131.23.41.21.06.001)
不知道何时起,我突迷上了穿搭博主。每每看见穿搭博主穿搭出来漂亮的衣服,我就忍不住去寻求同款下单一套,发现买回来和穿搭博主的,不能说一模一样吧,应该说完全不一样。可是忍不住继续看,又继续中毒。袅袅烟雨之下,蒙蒙秋雨之中,夕阳之下,月亮之上,那氛围感拿捏的恰到好处。直接心动让你为这身衣服而买单。但是当氛围感回归现实之中,烟雨之下变成了瓢泼大雨,,夕阳之下变成了暴暴晒之中。什么月亮之上啊,恐怕就是乌云满天,看不见一丝星光,这时候你再看一下自己身上的衣服,哪有什么氛围感啊,和穿搭博主差了十万八千里。
在马匹上存放服装总共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 :是提示没有防寒服嘛?可以试试在营地自己的帐篷换衣服,然后选择保存在马鞍,在马上或者靠近马鞍包按L1切换到物品,最下方按L2... 在马匹上存放服装总共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 :是提示没有防寒服嘛?可以试试在营地自己的帐篷换衣服,然后选择保存在马鞍,在马上或者靠近马鞍包按L1切换到物品,最下方按L2... 方法一 :是提示没有防寒服嘛?可以试试在营地自己的帐篷换衣服,然后选择保存在马鞍,在马上或者靠近马鞍包按L1切换到物品,最下方按L2,R2切换衣服。
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女生相信这些幸运物,虽然听起来有些幼稚,但是从生肖方面来看,其实这些东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不知能够帮助他们在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今天我们来看看生肖龙的幸运色、招财饰物、相克属相吧!生肖龙的幸运色是蓝色,蓝色能够帮助沉闷的生肖龙变得更加充满童话色彩,让他们感受世间的美好,尤其是在财运方面,蓝色属水,水为财,让生肖龙使用蓝色,就代表着他们的财运开始越来越好,赚钱越来越多。